
未来务农收入会很客观

相比于我国,国外的农产品流通主体则更加多样、农产品流通效果更佳显著。
美国主要有三种流通形式:1.各种私商,包括批发商、零售商、代理商、经纪人和农产品加工商是主体,约占销售总额的60%;2.农场主参加的各种专业销售合作社;3.政府农产品信贷公司,根据政府法令、合同收购,贮备一定数量的农产品,以稳定市场价格,保证粮食安全。
日本的农协作为国家机构下属的一个经济组织,全国约有97%的农户加入了“农协”,90%的农产品由农协销售。农产品运销常态通常是以基础农协为单位,把单个农户生产出来的农产品集中起来,然后经过统一的品质检验和分类之后,再由农协统一组织上市。
美国、法国、日本、韩国的农产品流通合作组织数量均不超过1万个,但加入流通合作组织的农民比例都很高(美国90%以上,法国75%,日本99%,韩国62%)。但是他们的流通合作组织与我国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存在很大的区别。
由于我国农业分散,耕地规模较小,碎片化的农业产能,也孕育了复杂的流通体系。我国70%的农产品需要经过批发市场进行流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受限我国农业分散和零散的产销环境。
具体来说,在生产环节,由于农产品产地分散,人均耕地面积狭小且分散,导致生产水平差异较大;在购买环节,消费者居住集中,但是购买分散。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相当于一个线下农产品交易平台,相关法规繁多且混乱,人员属性复杂,相关组织人员少,农产品价格体系不明确。因此,要解决农产品流通问题,就要明确批发市场对于农产品流通的重要性,从而做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管理。
农产品流通环节的主要角色:
1.生产主体:散户小农户、种养殖大户、生产基地、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
2.中介服务: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经纪人、收购商、批发商、供应商、分销商、批发市场、大型集散地、物流公司、冷链物流公司
3.加工主体:专业合作社、加工企业、加工基地
4.消费者
大数据在流通环节的应用:
1.优化流通布局
2.优化流通链条
通过对流通数据、物流数据、消费数据的深入挖掘和分析,建立主销区文档,紧跟消费区域的变迁,调整流通方向,提前进行预售、团购等工作,精准营销推广。同时方便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对接资源,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实现高效率流通。
3.实现精准营销
消费是农产品流通的根本动力。通过对消费者评价反馈、意见建议、区域分布、年龄分布、性别比例等消费数据(目前以电商为主)的积累、深入挖掘和分析,实现用户精准画像和行为分析预测,跟进消费者消费行为和购买方式等消费特点的变迁,提供前置性预测研判,反哺生产环节,生产适合消费者需求的农产品,对产品进行研发和改进,使其产品和营销方式满足市面上多数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实现精准营销。
4.解决滞销难题
通过对市场价格数据的深入挖掘和分析,改变农产品流通方向,解决滞销难题。如本地价格高,其它地方价格高,可选择往外多运。
5.完整追溯体系
建设完整的农产品的可追溯体系,实现“一物一码”,可对产品的生产、仓储、分销、物流运输、市场稽查、销售终端等各个环节采集数据并追踪,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让消费者“买的放心、吃的安心”。通过一物一码技术追溯产品流通过程,一旦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可快速、精准召回,减小企业损失。同时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扫描溯源二维码查询产品的同时,溯源系统后台也将对消费者信息进行收集,为企业建立自己专属的数据库。同时消费者及监管部门可以明明白白的看到商品的信息,也能够提升品牌可信度。
长时间以来,我国城市管理往往表现为一种事后补救式管理模式。发生问题后,开展一系列运动式大整治,“风头一过,问题照旧”。为什么城市管理常常出现这种重制度轻落实的情况?除了在激励惩戒上可能存在问题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城市管理内容纷繁复杂,要求事无巨细,而城市管理部门能力和资源较为有限,即便“五加二、白加黑”,也难以实现24小时无死角管理。
如何破解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地方化乃至社区化治理需求与政府有限能力和资源之间的紧张关系?习近平总书记3月底在杭州考察调研时指出:“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这为破解前述紧张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指引,即在城市管理、城市治理中更多地运用数字技术。
通过运用数字技术,城市管理部门可以用更低成本获得管理所需信息,进而提高管理效率。城市管理内容具有很强的场景化和差异化特征,在传统管理手段中,城市管理者必须深入管理场域中才可能获得初步信息,进而基于个人对信息的分析,开展实际管理。无论是信息获取还是信息处理,都需要由城市管理者本身完成。而城市管理由于人员有限,无法获得全部管理所需信息,更不用说对信息的处理。数字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因为数字技术一大优点便是超越时空限制传递信息、大批量处理信息。
在农产品批发市场案例中,如果能够充分运用数字技术,例如在摊位上设置监控和污水排放等感应装置,城市管理者就可以远程实时了解农产品批发市场状态,如是否开展定期消杀,并通过算法精确识别每个摊位运行管理情况,如污水排放量等。在此基础上,城市管理者可以实现对每个场域的精细化管理,构建“智慧农批”。对农产品批发市场中的农产品本身,管理逻辑也是如此。通过二维码绑定等方式,城市管理者能够更好地把握产品来源去向中的众多细节,通过与其他部门数据共享和碰撞,更加精准地识别产品风险,进而实现差异化质量把关。一旦产品质量发生问题,管理者也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问题来源和影响程度。通过运用数字技术,城市管理部门可以从一些标准化程度较高的管理事项中脱离出来,让技术部分替代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例如,在人员密集区域安装能够感知和计算通风情况的前端设备,并设置警示和疏导功能,当通风情况不佳时发出警报,通过智能化指挥系统指导人员分流。
推动农批市场的智慧化、绿色化、标准化改造,老百姓的“菜篮子”安全才能更有保障。
内忧:大部分市场设施简陋 , 摊位设计不合理;“散、乱、脏、差”问题严重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传统市场大多都是建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可想而知,经过三十四年的经营活动,无论是在外观还是在市场的各种配套设施上都已经远落后于时代。加之目前菜市场大多仍以人工运营为主要管理模式,也更加剧了菜市场“脏乱差”的现象。这对于现今追求优质购物体验的新晋“主流消费群体”——80,90后来说,无疑是一个外推力。
市场内:食品安全监管不到位;消费者购买食品无法溯源;商户证照不全,计量秤具不 统一,非诚信经营等相关问题严重。
监管:区域划分不合理,垃圾难以统一处理 , 没有做垃圾分类等措施。
市场外:无专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以及大数据分析平台,无法提升农贸市场的运营管理能力和监管力度。
外患:生鲜电商、社区生鲜强势介入
随着阿里巴巴、美团、饿了吗、苏宁等这些“互联网”大佬企业以及农产品上中游核心企业开始以源源不断的资本强势入驻生鲜线下零售渠道时,占据生鲜市场份额“半壁江山”的菜市场已经开始面临着“外敌猛烈的进攻”。电商上升速度由2012年的0.55%上升至2016年的2.12%;以短半径著称,具有较强便利性的社区生鲜业态更是发展正盛,已经被行业内人预言为将是线下生鲜渠道第三极!
内忧外患的双重夹击让农贸市场改造迫在眉睫。
营造整洁、有序、安全的农贸市场消费购物环境
市场内部,对不同业态的摊位进行分类划分、合理布局,统一各个摊位的风格,整齐划一的门面有利于提升市场颜值。改造时还应注意灯光、排水、通风的设计,在提升环境的同时融入文化元素,让市场更具烟火气。
设施设备要智能化
互联网时代,人人都享受着科技带来的高效、便捷、灵动的购物方式。在农贸市场改造中,应积极拥抱互联网带来的新能量,让老百姓真真正正感受到现代生活中的快捷交易方式。
移动支付、电子结算,扫码即可查询农产品原产地、检测结果等信息。智慧化数据大屏、Led显示屏、导视系统等,从“田园”到“餐桌”,全流程公开透明、价格保障,让老百姓的菜篮子拎的分量准、品质好、结算快。
市场管理要深入化
市场管理要紧追市场发展,要跟上消费者的需求。摊位多,商户想法难统一,数据不明,传统农贸市场的管理模式存在着很多弊端,改造后的农贸市场通过信息系统,可精准集成数据,市场管理者依据数据做出科学的决策,实现精细化管理。
对经营户进行培训,设置红黑榜,激励经营户诚信经营、文明经营。另外,市场管理者也要改变以往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在商户管理、环境卫生管理、食品安全管理等方面应严格要求,保证市场秩序稳定,良好发展。
3月15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3·15”晚会曝光河北沧州青县部分经销商贩售“瘦肉精”羊肉流向无锡、天津及郑州个别市场。为什么含有违禁品的羊肉会堂而皇之的出现在市场中,由此流入百姓家,最终被消费者食用。作为一个农业供应链从业者,笔者很想知道,在羊肉的流通过程中,到底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让这样的产品能进入市场中流通呢?
养殖环节肯定是最关键的,黑心商家为了一己私欲在羊的养殖环节让羊食用“廋肉精”,以达到羊肉看起来质量更好的目的。但是“瘦肉精”使用后会在动物身体组织中形成残留,尤其是在肝脏等内脏器官残留较高 ,食用后直接危害人体健康。而且通过口服摄入后几乎可以完全被人体吸收。其主要危害是:出现肌肉震颤、心慌、战栗、头疼、恶心、呕吐等症状,特别是对高血压、心脏病、甲亢和前列腺肥大等疾病患者危害更大,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究竟要怎样去杜绝这种恶性事件,仅仅依靠法制法规宣传教育和有关部门的查处整顿吗?实际情况是不管宣传教育做的如何到位,在利益的驱使下,总会有一些利欲熏心的黑心商家会去铤而走险。有关部门的大力整顿查处,对于已经造成的伤害终究是晚了,问题食品对消费者身体造成的伤害是不可逆的。作为农产品重要流通环节的农批市场和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的农贸市场成为消费者健康的最后一道保障。
奥科美可提供供应链全程追溯,利用云计算、AI、区块链等高技术手段从种植,养殖到生产加工,从仓储物流到流通销售,农产品所经历的各环节,均全程采集。
在这一追溯链条中,物联网设备采集种植养殖信息,可对接政府监管信息;农产品追溯信息写入区块链,消费者购买数据也可进行留存。产品进入农批市场和农贸市场都要进行检验检测,数据均可上报政府监管平台,数据可记录到区块链中。这件农产品从生产出来到最终被消费者买到手里中间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清晰明了的呈现出来,从而避免买到各种小黑作坊、不良商家生产的农产品。
在智慧农批市场中,每批货进入市场都会进行抽检,在智慧农贸市场,每天也都会对市场里农产品进行抽样检测。抽查结果均会通过在市场的大数据屏滚动播放的形式来进行公示。一旦发现问题食品,马上严肃处理,绝不姑息。同时市场还设置了食品安全检测室,免费对消费者开放。确保消费者买到的每一件农产品都是安全、合格的。